“ETF套利‘雾里看花’,营销暗藏灰”主要是指因海光信息、中科曙光重大资产重组停牌引发的信创主题ETF炒作事件,其中存在诸多不规范的营销操作,让投资者难以看清真实的套利情况,利益受损。具体情况如下:事件背景:5月25日晚,海光信息、中科曙光发布公告称筹划重组,股票停牌。理论上,被收购企业可能有较高收购溢价,投资者可通过赎回ETF份额换取标的指数成分股,获得停牌股票,待其复牌后享受股价上涨收益。因此,持有这两只股票权重较大的信创主题ETF受到关注。基金公司的营销操作:部分信创主题ETF基金管理人将海光信息、中科曙光的现金替代标志变更为“必须”,以避免股票被套走,但这也使ETF因按停牌前收盘价估值而呈低估状态。为抓住行情风口做大ETF产品规模,端午假期前后,部分基金公司展开密集营销。如在互联网平台宣传“买这个ETF可套利”,强调相关ETF成分股中海光信息、中科曙光权重高,还斥巨资在“大V”处投放广告。营销效果及后果:5月26日至6月9日海光信息、中科曙光停牌期间,7只信创主题ETF合计净流入近70亿元。然而,由于大量资金涌入,停牌股票在ETF中的权重被严重稀释,再加上6月10日两只股票复牌后涨幅未达预期,指数其他成分股表现较弱,信创主题ETF当日集体下跌。随后,大量资金撤出,6月10日至6月20日,7只信创主题ETF合计净流出超40亿元,许多在高溢价阶段追涨入场的套利资金面临亏损。营销中暗藏的灰色地带:一是基金公司以成分股权重为营销噱头,未充分考虑资金涌入对权重的稀释影响,虽有风险提示但易被营销浪潮淹没,可能误导投资者。二是众多互联网“营销号”鼓吹套利逻辑,基金公司难辞其咎,存在向普通投资者释放诱导信息之嫌。三是一些不具备基金销售业务、证券投资顾问资格的作者参与基金推介,而基金公司往往乐见其成,损害了投资者利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