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宁夏回族自治区人社厅、教育厅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各类院校全面开展职业技能评价工作的通知》,要求宁夏普通本科院校、职业院校、技工院校等各类院校全面开展职业技能评价工作。具体内容如下:全面开展评价,力促应评尽评:已备案成立评价机构的院校,自行对符合条件的毕业学年普通全日制学生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尚未备案的院校应积极向属地人社部门申请,协调符合条件的评价机构对其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做到应评尽评。加速机构备案,实现应备尽备:各院校要根据专业设置,在规定的职业(工种)范围内选择备案职业(工种),向人社部门提出备案申请,在校生开展职业技能评价最高等级设置为三级/高级技能。力争在2025年底实现各类院校职业技能评价机构“应备尽备”。支持具备条件的院校备案成立第三方社会培训评价组织,为退役军人、农民工等提供职业技能评价服务。规范评价实施,严把标准质量:按照“谁评价、谁发证、谁负责”的原则分类实施职业技能评价工作。国家职业资格评价由规定的实施部门负责,核发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由人社部门备案的评价机构负责,核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院校可开展多元化多层级的评价考核,深化课证融通,本专业结课且学科成绩合格按规定视同理论考试成绩。深化成果转换,推动证书学分互认:教育部门要完善“宁夏终身教育学分银行”认证转换机制,会同人社部门制定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学历教育学分互相转换办法。各院校要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明确可转换的证书等级、对应课程及可置换的学分数,确保学分转换的质量和严肃性。加大政策支持,激发评价活力:对职业技能培训和评价成效突出的院校,可优先申报国家级、自治区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等,分别给予300-700万元、100万元等资助或奖补资金。允许院校开展有偿性社会培训,公办职业院校净收入不低于50%可作为绩效工资来源。毕业年度学生可直接参加高级工职业资格(技能等级)评价,享受培训补贴和评价补贴。强化监督管理,确保证书质量:各院校要落实主体责任,严禁将技能人才评价机构交由社会第三方运营。各级人社、教育部门做好监督管理指导工作。鼓励院校间开展技能人才评价互通、互评、互认合作交流活动,畅通学生技能成长通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