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常州在新能源、碳纤维、合成生物等领域加速产业创新,取得了诸多突破,具体如下:新能源领域:常州占据了全国新能源动力电池五分之一的产能,全国每出口10辆新能源汽车中就有1辆来自常州。本地动力电池产业链完整度高达97%,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相关产业链绕不开的节点。同时,常州加速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积极推进微电网示范城市建设,将分散的光伏、储能、充电桩等设施整合为互联互通的能源生态,向“能源-产业-民生”多维延伸。碳纤维领域:常州是全国最早布局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的地区之一。滨江经济开发区作为产业发展主阵地,已集聚中简科技、天马集团、新创碳谷等一批龙头企业,2023年行业销售总额超150亿元,在江苏省产业占比超30%,成功获批碳纤维及复合材料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中简科技“高性能碳纤维及织物产品项目”提前一年半完成计划建设任务,新增年产1500吨航空航天高端碳纤维的产能。此外,长三角碳纤维及复合材料技术创新中心于2022年成立,2023年科创港二期产业园总部新大楼启用,未来将争当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科技创新策源地和产业创新引领者。合成生物领域:常州以“合成生物十条”政策为基础,强化政策和资金支持,推动产业发展。截至2025年3月底,全市合成生物相关领域企业达149家,涵盖常州伯仪生物等中国潜在独角兽企业。“一城三园”快速发展,拥有8家以上创新平台,江苏省合成生物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也在常成立。常州药物研究所的超级蛛丝蛋白项目分子量达556.8kDa,创造3项“世界第一”,重组弹性蛋白项目纯度达99.99%以上。中合基因科技(常州)的基因合成工序从7台设备压缩至1台,已申请7项知识产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