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台风集中影响华南地区,主要是由大气环流、海洋环境及地理区位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决定的,具体原因如下: 副热带高压南移主导路径偏南台风的移动路径主要受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和强度影响。进入秋季后,随着太阳直射点南移,副热带高压逐渐从我国华北、华东地区东退南移,并稳定维持在南方区域。台风通常沿着副热带高压外侧活动,受其南侧气流引导,路径会明显偏南,难以向北影响江苏、山东等北方省份,从而集中指向华南沿海一带。从历史数据来看,1949年至2024年,秋台风登陆地点主要集中在广东、海南等地,其中广东登陆次数高达72次,海南以20次成为10月台风登陆次数最多的省份。 海洋热力条件支撑台风活跃海洋是台风能量的主要来源,海水温度需达到26℃以上才有利于台风生成和发展。经过整个夏季的持续加热,秋季南海及西北太平洋的海温普遍较高,南海海温通常维持在27℃以上,部分海域甚至可达30℃左右,且暖水层更厚,能为台风提供充足的能量补给,使其强度容易增强并持续向华南地区移动。例如2025年登陆广东的强台风“麦德姆”,就因南海高温海水的能量支撑,达到了强台风以上强度。 大气环流与水汽条件助力台风维持秋季大气环流形势相对稳定,垂直风切变(不同高度风速、风向的变化)较弱,有利于台风垂直结构的维持和强度发展。同时,来自西南季风和副热带高压南侧的东南气流仍然活跃,能持续向台风生成区域输送大量暖湿水汽,为台风的发展和移动提供有利条件。此外,副热带高压环流边缘的低风切变区域,进一步降低了台风结构被破坏的可能性,使其能稳定地向华南地区推进。 华南地理区位直面台风路径华南地区(广东、海南、广西沿海等)地处我国南部沿海,直接面向南海和西北太平洋台风生成区。当秋台风受副热带高压引导形成偏西或西北向移动路径时,华南沿海成为其登陆或影响的首要区域。相比之下,华东、华北等北方沿海地区因台风路径偏南,较少被秋台风直接影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