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8日,世界机器人大会发布了《2025具身智能机器人十大发展趋势》,揭示了具身智能正从算法突破迈向系统工程与产业融合的全新阶段。以下是对十大发展趋势的具体介绍:1. 物理实践、物理模拟器与世界模型协同驱动的具身感认知:物理实践是具身智能的本质,物理模拟器可构建高保真训练环境,世界模型能提供环境内部特征。三者结合可训练机器人与环境交互的感认知能力,为决策和控制奠定基础。2. 多层次端到端的具身决策:受多模态大模型启发,将具有数理基础的认知与规划研究、生命科学成果以及实时控制模块相融合,可显著增强机器人在非结构化环境下的任务泛化能力。3. 融合模型预测、强化学习和生命科学的具身智能控制:把模型预测控制的动态优化能力、强化学习的自适应策略与生命科学的冗余多环路控制机制相融合,构建具身智能机器人控制系统,提升其在动态环境中的适应性和控制性能。4. 生成式人工智能驱动的具身智能机器人设计:通过对电机、减速器、驱动器、结构、连接件和材料的统一优化,并与机构研发技术相结合,在物理模拟器中实现硬件与控制策略的协同优化,自动探索任务最优的机器人设计。5. 高度协同与动态适配的具身智能软硬件一致性:硬件开发阶段需预置适配算法的接口规范,算法设计中要内嵌硬件的物理约束,二者通过联合仿真验证达成系统级的一致性优化,使软件模块更接近硬件,整体系统符合软硬件一致性期望。6. 具身智能机器人大工厂:在仿真环境中实现自然语言交互、环境生成、机器人本体设计、决策-控制算法和软硬件一致性算法等研发,形成有机整体,可根据性能与需求快速设计和实现高质量的具身智能机器人系统。7. 具身智能大规模高质量数据集:基于物理实体采集与仿真合成构建大规模高质量具身智能数据集,可显著提升机器人的本体构型优化、多模态训练效率及跨场景策略迁移能力。8. 具身智能机器人集群及与人协同的发展:融合多智能体协同机制,构建具身智能机器人集群,同时不断提升具身智能体的安全性和与人的共情能力,助力机器人走向人类社会,实现与人共融。9. 跨学科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开源社区:具身智能机器人的发展需要信息科学、工程与材料科学、数学物理科学、生命科学等多学科协作,开源社区将聚集各领域专家学者,促进技术研讨,助力产业链上下游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10. 面向具身智能机器人的安全评估与伦理建设:通过行为规范验证、决策可解释性分析和数据安全性研究等,建立安全评估体系与伦理规范,确保机器人在复杂开放环境中的决策可靠性与行为安全性。此外,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以“让机器人更智慧,让具身体更智能”为主题,汇聚了全球200余家企业、1500件展品,其中100余款为首发新品。例如,自变量机器人首发全自研轮式双臂仿人形机器人“量子2号”,全身具备最多62个自由度,能满足多类复杂场景中对灵活操作的诉求。雷泰医疗的SuperX放疗机器人搭配国产大负载高刚性医用机械臂,可实时监测肿瘤位移,自动调整放疗设备,实现自适应精准治疗。这些都展示了具身智能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成果和发展潜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