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八局在精心打造医疗卫生标杆工程方面有诸多建树。
技术与质量管控方面
先进的施工技术应用
在医疗卫生工程建设中,中建八局常常采用先进的装配式建筑技术。例如,在一些医院的建设项目中,采用装配式钢结构或预制混凝土构件。这种技术不仅可以提高施工速度,减少现场湿作业,还有利于保证建筑质量的稳定性。
对于医院建筑中的特殊功能区域,如手术室、重症监护室(ICU)等,应用高精度的测量和定位技术。确保各类医疗设备的安装位置精确无误,像医用直线加速器等大型放射治疗设备,其安装误差要求在毫米级别,中建八局通过先进的测量技术满足了这些严格要求。
严格的质量管控体系
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管理流程,从原材料的进场检验开始严格把关。对于医疗卫生工程中使用的建筑材料,如抗菌性墙面材料、环保型的地面材料等,都按照高标准进行抽检。
在施工过程中,实行“三检制”,即自检、互检和专检。每一道工序完成后,施工班组先进行自检,合格后不同班组之间进行互检,最后由项目的专业质量检验人员进行专检。对于医院的关键功能区域,如洁净手术室,还会邀请第三方专业检测机构进行空气洁净度、微生物含量等指标的检测,确保符合医疗卫生标准。
人性化与功能性设计方面
人性化的医疗空间布局
注重医院内部交通流线的设计。在设计综合医院时,合理规划患者流线、医护人员流线和物资流线。例如,为了减少交叉感染,设置独立的污物通道,将患者使用后的被服、医疗垃圾等通过专门的通道运出,避免与医护人员和清洁物资的流线交叉。
打造舒适的患者就医环境。在候诊区设置宽敞、明亮、通风良好的空间,配备舒适的座椅,并考虑不同患者的需求,设置无障碍通道、母婴室等特殊设施。病房设计注重患者的隐私保护,采用隔断式的布局,在保证医护人员观察患者方便的同时,为患者提供相对独立的空间。
功能性的医疗设施配套
根据不同科室的功能需求,精确规划医疗设备的布局。在放射科,合理安排X光机、CT扫描仪、磁共振成像(MRI)设备等的位置,考虑设备之间的电磁干扰,同时优化患者的检查流程,减少患者在科室内部的移动距离。
医院的后勤保障设施配套完善。建设高效的医用气体供应系统,包括氧气、氮气、压缩空气等,确保各个医疗区域的气体供应稳定、安全。同时,设计合理的给排水系统,对于医院特殊的排水需求,如检验科的含菌废水处理、手术室的排水防污等,都有专门的设计方案。
应对特殊需求方面
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建设
在医疗卫生工程设计和建设中,考虑应急备用空间的设置。例如,预留可快速转换为传染病隔离病房的区域。这些区域在平时可作为普通病房或备用库房使用,一旦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够迅速进行改造,配备相应的隔离设施、通风系统和医疗设备,满足传染病患者的救治需求。
加强医院的通风和空气净化系统设计。采用高效的空气过滤装置,如在传染病房设置负压通风系统,确保室内空气不会向外扩散,有效防止病菌传播。同时,通风系统具备可调节性,能够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和疫情防控要求进行灵活调整。
信息化与智能化医疗设施集成
打造智能化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将医院的挂号、就诊、检查、诊断、收费等各个环节进行信息化集成,实现患者就医流程的智能化引导。例如,患者可以通过手机APP预约挂号、查询检查结果,医院内部通过信息化系统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调配。
建设智能化的医疗设施监控系统。对于医院的大型医疗设备、重要的医疗环境参数(如洁净手术室的温湿度、压力等)进行实时监控。一旦出现异常情况,能够及时报警并通知相关人员进行处理,提高医疗设施的运行安全性和可靠性。
|
|